留学指南

清末怎么出国留学的人

作者:出国留学网 来源: 2025-02-06 我要评论( )

清末时期出国留学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幼童留美: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学生主要学习科技、

清末时期出国留学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官派留学

幼童留美: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学生主要学习科技、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原计划时限为15年,但最终在1881年清政府下令撤回全体留学生,除病故和“告长假不归”者外,归国留美学生九十四人,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

官派赴欧洲:从1872年起,清政府开始派遣学生赴欧洲学习,包括英、法、德等国。例如,1876年李鸿章派青年军官七人赴德学习军事,次年福州船政学堂又遣学生三十名赴英、法学习船政、制造。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

使馆学生:19世纪末年,清政府还派遣了少量的“使馆学生”。1890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驻英法俄德美五国公使每届任期内可常留学生两名,共十名。1895年,又奏准派赴英法俄德留学生各四名,共十六名,留学费用也由使馆拨给。

自费留学

私人自费留学:尤其是清末时,私人留学非常多。留学经费筹集方式五花八门,包括资助、家庭支持等。例如,1909年,庚款留学开始,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专门的游美学务处,负责资助部分自费留学生。资助标准严苛,需要符合家境贫寒、品行端正、学业优秀等条件。

维新或革命失败逃往日本:如戊戌变法的康梁等人,惠州起义后的孙文,长沙起义后的华兴会成员等,他们因政治原因逃往日本,成为留日学生的一部分。

女性留学

女性留学生较少:从性别结构上看,清末出国留学生以男性为主,女性留学生数量较少。这种现象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观念有关,许多家庭更愿意将男孩送出国门,以期望他们学成归来后振兴家业。

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多样:清末出国留学生在学习领域上具有多样性。他们不仅学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医学等实用领域的知识,还学习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领域。例如,詹天佑、唐绍仪等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踏上了留学之路,学习实用技术;而胡适、陈衡哲等人在美国学习期间,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这些留学生在回国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浏览记录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