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指南

民国出国留学有哪些

作者:出国留学网 来源: 2025-02-06 我要评论( )

民国时期的出国留学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官费留学、自费留学、特定项目留学等。以下是一些民国时期出国留学的要点: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选派留学外国学生章程

民国时期的出国留学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官费留学、自费留学、特定项目留学等。以下是一些民国时期出国留学的要点:

官费留学

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选派留学外国学生章程》,规定了获得选派资格的条件,包括参加检定试验和国内大学毕业者需通过两次考试。

留学生主要由各省派遣,北洋政府后期各省独立制定留学规范。

庚款留学贯穿整个民国时期,为留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自费留学

1924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规定自费留学生必须具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办理教育事业两年以上者。

自费留学生通常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如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等。

特定项目留学

庚子赔款留学生:许多优秀学生因为庚子赔款而获得留学机会,例如钱学森。

稽勋留学生:因革命有功而获得留学机会,宋子文也是“稽勋学生”里的一员。

清华学堂留学生:许多早期的中国留学生,如陈衡哲、林徽因等,都是通过清华学堂的选拔后赴美留学的。

勤工俭学留学生:特别是在法国,许多中国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赴法留学。

专业领域留学生

留学生中包括许多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物,如历史学家陈寅恪、医学家杨步伟、物理学家叶企孙等。

文学和艺术留学生

如新月派诗人徐志摩、邵洵美等,他们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显著影响。

女性留学生

在当时,女性出国留学是非常少见的,例如宋霭龄成为近代第一位出国留学的女性。

官派留学生

清末和民国时期政府派遣的官派留学生,赴欧洲各国学习,包括英、法、德、比、俄、奥等国。

留学群体多样性

留学的人群是多样化的,可以从官费、自费、特定项目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

这些留学经历不仅为民国时期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学术平台,也为中国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知识,对后来的中国近现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