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留学中介时,学生和家长需要警惕以下风险:
没有资质的黑中介:
市场上存在大量没有营业执照或不合法的留学机构或个人工作室,这些机构可能不具备提供留学服务的资质和能力,存在极大的风险。
中介团队实力参差不齐:
留学中介的人员流动性较大,顾问水平参差不齐,新手顾问和经验丰富的顾问共存,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
选校定位不准:
一些中介可能会过度夸大某些学校的优势,或胡乱推荐学校,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导致学生选校和专业选择偏高,最终收到的Offer寥寥无几。
错过申请截止日期(DDL):
由于中介的疏忽或学生过分信任中介,可能会错过申请时间。一些中介在申请节点上管理不善,导致学生无法按时提交申请。
信息不对称和隐性收费:
中介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夸大项目优势或隐瞒重要信息,如额外学费、生活成本等。此外,中介在合同中可能列出一系列费用,但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加费,导致学生和家长面临额外负担。
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一些中介会夸大其词,虚假宣传其代理学校的优势,而对教学质量、生活费用、生活保障、学历文凭认可程度等重要信息不全面告知。
服务收费不透明、不公开:
不同机构对同一目的地、同一专业的收费项目不统一,收费标准相差很大,且部分费用在事前不透明,事后说不清。
设置不公平的合同条款:
一些中介会在合同中加入不平等条款,如只负责申请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如未获得签证则概不退款,或以支付押金、提前交学费、预付生活费等种种借口收取费用。
保录取陷阱:
承诺保录取的服务通常是不可靠的,可能涉及不合法的手段,如作弊或提前获取考题,一旦被发现,后果严重。
文书套用模板:
不负责任的中介可能会使用模板化的文书,这样的文书难以展现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影响录取结果。
忽视个体差异:
留学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的背景、申请材料的准备、申请时间等。一些中介会忽略这些个体差异,以整体成功率作为宣传点。
虚假合作:
声称与某些国外高校或机构有合作关系,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以此骗取学生信任。
非法经营:
部分留学中介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或者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给消费者带来巨大风险。
时间管理问题:
部分中介机构在处理申请材料时,常常拖延至申请截止日期的前夕,利用时间紧迫性来掩盖文书质量上的不足。
服务内容缩水:
在签约前,中介机构往往承诺提供全面的服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些机构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服务,迫使申请者不得不亲自参与处理。
承诺无法兑现:
一些中介机构在签约前承诺提供诸如租房协助、面试培训等后期服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未能履行承诺。
低级错误频发:
在处理申请材料时,一些不良机构常常出现漏交文书、推荐信邮箱填写错误或未上传等低级失误。
信心打压策略:
一些不良机构常用话语来打击申请者的信心,诱导其放弃申请某些项目。
情感操控与恐吓:
一些中介机构利用情感诉求和恐吓性话语来制造紧张氛围,迫使申请者接受不利条件。
为了避免这些风险,建议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中介时,仔细了解中介的资质和口碑,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在签约前要求中介提供详细的服务内容和费用明细。同时,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要轻信过度的承诺和保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